说起这个姓氏,第一个浮现在袁兆龙眼前的名字便是:溥伟!这个在军阀前期一直致力于恢复清廷统治,四处奔走的执着者,策划了上海滩袭击案,险些要了袁兆龙性命,又在袁世凯的耳边煽风点火,严重蛊惑了袁世凯的心思,致使他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错,可以说

,现如今国家之混乱,他这个毫不起眼,如同蝼蚁一般的小人物,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……

不是袁兆龙忌惮这个小人物,而是这个名字给他心中的印象实在是过于深刻,险些害死自己且不说,听袁克文说,好像自己的那把九狮军刀还在他的手中呢,而且这小子至今下落不明,不知去向何方。

晃了晃脑袋,将这些无用的杂念统统的甩出了脑袋。想这些,都没用。

……同时在袁兆龙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两份邀请函,一份来自广州,孙先生已经挑选好了军校的选址,军校的各类设施均已完善,名字也已经起好了,就叫黄埔军校!孙先生挑了个良辰吉日,等着袁兆龙过去一

趟,两人一起参加军校开学的庆典仪式。

别人可以不来,但是袁兆龙这个校长必须到场。毕竟这个校长的职务,是他击败了数个候选人强行要过来的,为此事,孙先生甚至不惜与他的部下决裂……等到新军校开学之后,也就是说袁兆龙的名称上又要加上一个黄埔军校名誉校长的职称了,同时身兼两大军校校长,恐怕用不了十年,袁兆龙的学生们便会遍布整个军界,成为当代军阀之中最可怕的一股

力量……

袁兆龙对这个即将成立的黄埔军校可谓是颇为重视,湖北军校无疑是当代最好的军校,可是在办学的途中出现了差错,导致军校生们的整体水平呈现断崖式下跌,再无名将可言。

汲取了湖北军校失败教训之后,同样的情况,袁兆龙绝不想在黄埔军校身上上演,他要的是名将,可独当一面的将才、帅才!袁兆龙已经为两大军校做出了新式的规划,对两大军校做出了定位:湖北军校作为基层军官培训基地,黄埔军校去做高级指挥军官的培训中心,两元化的并行式发展轨迹,虽然这样说的话,对湖北军校的学生们是一个残忍的定位,但是痛定思痛,袁兆龙必须做出全面化的改革!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,他不能犯错误,稍有不慎,便有可能会被后来者追赶上,军阀混战的年代里,不存在高枕无忧的可能性,

要是安心的活着,心中别不可能缺乏必须的危机感和紧迫感。

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老生常谈的八个字,适合用在各个时代和场合……

不过,更让袁兆龙所感兴趣的则是一份来自美国大使馆的邀请函。美国佬的邀请,这倒是个稀罕事儿。鄂系军阀与美国佬之间存在着盟友关系,这是众所周知之事,特使不止向袁兆龙传达过一次想要袁兆龙去一趟美国的意思,毕竟在中国军阀阵营中,直系和鄂系的后台均是美国佬,但是毕竟资源有限,美国佬不可能将全部的资源全部投给两大军阀集团,两者之间做出相应的潜力评估之后,美国方面决定,将所有的投资加在袁兆龙的身上,扶持鄂系军阀,逐步放弃直系军阀。不是美国佬不仗义,而是曹琨

如今的所作所为,都在将直系军阀往死路上带……

也难怪,为何会在杂志上将自己评价为“中国最强者”,而无视曹琨的原因所在了,看来,美国佬对于远东也厌倦了现在的混乱局面。

一个统一的国度,于内于外都是好事情,稳定的环境才能为资本的投入提供足够的安全感,而带给资本安全感的军阀,具备自主性,并且实力足够强大者,唯有一人耳——袁兆龙。美国方面很早就有促成一次袁兆龙去美国的意思,只是由于各种原因,一直耽搁了下来罢了,毕竟美国佬对于直系军阀和鄂系军阀之间,究竟要放弃哪一个存在着犹豫。直到袁兆龙平定西南,曹琨当上大

总统之后,这才做出了最后的决定,那就是放弃直系,继而将联盟的对象全面转向袁兆龙的鄂系军阀。

“上次去了英国,从欧洲带回来大笔的合同和贷款,以及不计其数的新式装备,为鄂系在后来的日子里稳固打下了坚定地基础。这一次去美国,不知道你还能带回点什么东西来。”黎元洪和戴成祥对此事,均是持一个积极客观的态度,强烈的支持袁兆龙接受邀请。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直觉和预感,军阀世界的混乱从守规矩的“春秋时代”转变到了争霸掠地的“战国时代”,在这个“

战国时代”的末期,袁兆龙访美、黄埔军校成立,极有可能是改变最后格局的最终基调了。

所以一切都在朝着有利于鄂系军阀的一面进展,乐观的估计,恐怕最多三五年之内,不出意外的话,乱世将会彻底结束,内乱平定,国家将会迎来一次难得的喘息之机会……

“你们的意思是说,我是一定要去了?”

“哈哈哈!难道你不想去吗?”戴成祥笑着问向袁兆龙。

袁兆龙淡然一笑,没有言语,在他的心中,固然想去的,可是心里又比较纠结,先是依靠于英国的势力起家,再是投靠到美国佬的身边继而做大,做强……

一路走来,袁兆龙感觉仿佛丧失了自主性和自强意识……

难道说,这边是军阀的通病吗?此番访美,与访英不同,袁兆龙去英国的时候,正值一战结束,因为消耗过大,英国佬走起了下坡路,不管是殖民地还是世界地位,均是面临着美国、日本等新兴强国的挑战,急于维护现有利益,袁兆龙

是英国佬在中国的唯一合作对象,为了维护远东利益,不至于失去的更多,对袁兆龙的态度更多的是“求”。然而,美国佬却与之不同……